财经早察主播 董静怡
2025年,当我们谈论AI的时候,在谈些什么?AI教父辛顿的演讲这两天火遍全网。他用养老虎来比喻说明人类和AI的关系:“养老虎当宠物刚出生时很可爱,但如果养大了,你得确保它不会把你吃掉。”区别在于,AI不像老虎那样可以被消灭——AI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全球各行业。
我现在所在的是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现场,逛完展区可以明显感觉到辛顿为什么这么说了。今年的WAIC不再只是看demo去谈论“未来可能”,而是聚焦“现在如何”。
过去几年,AI行业那可是风口中的风口!但真正能大规模商用的技术却不多。很多企业还在比拼谁的模型参数更大、谁的算力更强,可今年的大会风向变了。从展商到论坛,从技术展示到投资风向,大家讨论的最多的不再是“AI能做什么”,而是“AI怎么用”。
关键词就一个——“落地”。无论是巨头还是初创企业,都在展示同一个趋势:AI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算法,而是能真正赚钱、能改变行业的商业工具。
为什么这么说?有这么几个信号。
一,底层技术来看,大模型在从参数比拼到行业适配。去年大家都在比谁的参数多,今年更关注“怎么用”,头部的大模型企业今年都着重展示了一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,比如金融领域的智能投顾、可以看病问诊的智能体等等。
二,智能终端爆发,机器人从概念走向量产。备受关注的几家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科技、傅利叶、智元机器人等等,此次展出的机器人都在各种场景中发挥的作用,比如康养、物流等,这些不再是实验室的炫技,而是马上能够进入工厂、医院甚至家庭的“生产力工具”!
同样,AI正从展台走进消费者的口袋,类似AI 眼镜、AI手机这样的终端产品真是让人挪不开眼呐!吸引了非常多观众体验。
三,在行业应用层面,那更是全面渗透,AI不再只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是“雪中送炭”,金融、医疗、制造、教育……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用AI重构业务逻辑。
能源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可以看到,施耐德电气在本届WAIC上全面展示了AI技术在工业与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落地应用,围绕数据中心、楼宇建筑、未来电网等场景,打造了一系列融合大模型、边缘智能与绿色科技的创新解决方案。
特别是在能源转型方面,施耐德电气认为,AI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带来了新的能耗挑战,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关键解法。非常典型的一个场景就是数据中心,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,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持续攀升,对全球能源系统和气候来说,都是新的挑战。面对数据中心供电稳定性、成本控制和碳排放管理的三重挑战,施耐德电气以AI嵌入的整体解决方案,助力推进算力与电力两大系统的协同优化,为AI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。
当然,AI的全面落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算力成本、数据隐私、伦理风险,这些老问题依然存在,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趋势已经不可逆转,比起上一年的WAIC带来的新鲜感,今年感受最深的可能是脚踏实地的踏实感。我们也能清晰感知到,AI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紧密伙伴,而未来的行业赢家,也一定是那些懂场景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企业。
你对AI的落地应用怎么看?来评论区留言告诉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