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历史性的10连阳后,A股最大医疗ETF(512170)迎来回调。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(7月31日),大盘午后加速下探,三大指数齐跌逾1%,沪指失守3600点关口。医疗板块同步走低,医疗ETF(512170)场内收跌1.6%失守5日线。
512170日内波动加大,全天振幅2.67%,场内筹码交换充分,成交额达10.2亿元,仍处于近期高位。
近期持续领涨的CXO成份股调整居前,巨头药明康德放量下跌2.61%,成交额达94.99亿元创近4个月天量,跻身A股第8;康龙化成跌3.36%。此外,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、眼科龙头爱尔眼科及医美龙头爱美客均跌逾2%。
【“七翻身”!医疗ETF累涨11.48%强势跑赢】
7月正式收官。这个7月,医疗板块上演了精彩的“七翻身”行情。23交易日里,医疗ETF(512170)仅有6日收跌,7月场内价格累计上涨11.48%,强势跑赢沪指(+3.74%)及创业板指(+8.14%),且月线斩获三连阳。
图:医疗ETF(512170)上市以来月K走势
医疗行情持续修复,当前位置走还是留?拉长时间线来看,尽管医疗ETF(512170)目前取得阶段性突破,但在上市以来的历史价格坐标上,仍处相对低位,与上一轮大行情启动前水平相当。
往后看,随着A股“慢牛”行情持续演绎,医疗器械、医疗服务、消费医疗等细分板块轮动补涨需求或强烈,往上修复空间可能较大。
【政策拐点或已现!重视医疗困境反转机会】
政策层面,顶层设计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支持态度日渐明确。近期国家医保局连续召开两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,介绍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的新举措。此前国新办发布会上,国家医保局明确“集采中选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参考”。
有分析指出,上述表态是“反内卷”行动在医疗医药领域具体落实的表现。集采“反内卷” + 支持创新药械政策或将催化行业重塑,前者有望缓解行业低价竞争困局,后者有望加速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。从行业周期维度考虑,医疗底部资产或正迎来布局时刻。
实际上,公募基金已提前行动。分析基金二季报来看,A股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占比11.51%(环比提升1.51%),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5.15%(环比上升0.87%)。
不过中泰证券认为,基金医药持仓稳步恢复,但整体依然处于底部,后续可能会持续加配医药医疗底部资产。
把握CXO、医疗器械拐点向上机遇,可以关注A股最大医疗ETF(512170)。聚焦“医疗器械+医疗服务”,与AI医疗高相关,覆盖6只CXO龙头股。场外联接基金(A类 162412 / C类 012323)。
把握中国龙头药企价值重估机遇,配置工具关注国内首只药ETF(562050)。聚焦A股50大龙头药企,重仓创新药,兼顾高壁垒仿制药及中药,且完全不含医疗和CXO。
风险提示:医疗ETF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,该指数基日为2004.12.31,发布于2014.10.31。药ETF被动跟踪中证制药指数,该指数基日为2011.12.30,发布日期为2013.7.15。中证医疗指数2020年至2024年的分年度业绩分别为79.67%、-14.71%、-25.1%、-24.25%、-17.16%,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,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。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,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。基金管理人评估的医疗ETF、药ETF的风险等级为R3-中风险,适宜平衡型(C3)及以上投资者,医疗ETF联接基金的风险等级是R4-中高风险,适宜积极型(C4)及以上投资者,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。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。另,本文中的任何观点、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,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。基金投资有风险,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,基金投资须谨慎。